中国的三个核心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是制约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主要瓶颈,占机器人成本的70%。
调节器
控制器与国内外的差距最小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发布和发送动作指令。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是工业控制板,包括一些主控制单元,信号处理部分和其他电路,国内品牌已掌握;软件部分主要是控制算法,二次开发等,国内品牌在稳定性,响应性方面还存在速度差,易用性等方面。
控制器的问题在于成熟的机器人制造商通常自己开发控制器以确保稳定性并且由于其“神经中枢”状态和相对低的阈值而维持技术系统。因此,控制器的市场份额基本上与机器人的市场份额相同。在国际上,还有KEBA,Beckhoff和B&R等供应商为控制器提供底层平台。因此,在当前环境下,专业开发控制器的国内公司将更加困难。
控制器的机会是标准化和开放性。现有的机器人控制器的封闭结构带来诸如开放性差,软件独立性差,容错性差,可扩展性差,网络功能不足等缺点,不能满足智能和灵活性的要求。开发模块化,标准化的机器人控制器,向各级用户开放,是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方向。中国的863计划也已成立。机器人界面的统一是一种普遍趋势,并且将来可能出现提供控制器模块的平台型企业。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数量将达到80万台。假设国产机器人占总数的50%,控制器价格为15000元,更换和维护计算在内。国内控制器市场规模为60-70亿元。
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竞争激烈,外资有发言权。伺服电机用作机器人中的执行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主要因素。伺服电机主要分为踩踏,交流和直流。机器人行业中使用最广泛的是交流伺服,占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的65%左右。
伺服系统中的外国公司具有绝对优势。日本品牌垄断了中小型OEM(设备制造)市场,具有良好的产品性能和有竞争力的价格。 2014年,在伺服系统市场的TOP15制造商中,前三名是日本品牌,占总份额的45%。西门子,博世和施耐德等欧洲品牌占据高端市场,整体市场份额约为30%。国内企业的整体份额不到10%。
中国伺服系统的自支撑能力已初具规模。有20多个大型伺服品牌。国内产品功率范围22KW以上,技术路线接近日本产品。从市场规模来看,2014年所有应用行业的伺服电机均为68亿元,增长率为8.3%;其中,机器人增加了50%,迅速成长为伺服系统应用的第六大行业,拥有4.2亿。业绩,占市场的6.2%。在增长空间中,伺服电机作为一个整体受到宏观经济的显着影响,并将在未来五年内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4轴和6轴多关节机器人的比例增加,这将导致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快速增加。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伺服系统的比例将上升到第一位,市场规模为16亿元。
控制器和伺服系统密切相关。用户选择的订单是可靠,稳定,价格和服务。从服务和性价比开始是国内企业的方向。然而,这需要在运动控制,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期市场验证以及对技术,资金和人才的高要求方面进行长期和深入的研究。新松,新时达,汇川科技,广州CNC Eston等国内上市公司也有类似的情况。
减速器
机器人减速机市场高度垄断,国产减速机在推广期间无法实现全面进口替代。减速器用于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并传递更大的扭矩。 RV减速器分为两种类型,安装在重载位置的RV减速器,如底座,吊杆和肩部,以及安装在轻载位置的谐波减速器,如手臂,手腕或手。 RV减速机由日本Nabtesco垄断,谐波减速机日本Hamernaco具有绝对优势。
谐波减速器的结构相对简单。只有三个基本组件,Hamernaco的专利已经过期。国内谐波减速机与国外的差异并不大。无锡格林的谐波减速器已广泛应用于家用机器人。
RV减速器的核心难点在于基础工业和流程。 RV减速机是纯机械精密部件,材料,热处理工艺和高精度加工机械不可或缺。中国在这些方面长期以来一直落后,而且单靠一个企业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要组合200多个组件,准确性至关重要,组件之间的公差匹配需要多年的经验。
在市场规模方面,根据2020年机器人容量80万台,即增加约60万台,多联合工业机器人根据轴数要求4-6减速器,中位数为5 ,那么你需要300万减速器。乐观的是,国内企业将获得50%的市场份额,单一减少4000元的计算将达到60亿元,更换需求将不超过70亿元。
减速机的价格呈下降趋势。自2013年纳博特斯克与上海机电合资以来,随着中国国际机器人产能的增加和国产机器人的发展,其RV减速机的价格逐渐下降。 2016年,常州工厂将投产,并将有进一步下滑的空间。根据上海机电2015年年报,纳博减速机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52.3%;净利润3365万元,同比增长55.5%。
总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三个核心部件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投入才能实现突破,尤其是减速机。期望越大,压力越大,前景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人才也非常稀缺。